与化石睡在一起,敢不敢?
在博物馆里与千年古尸、万年化石同处一室、共度一宿,听起来是不是很刺激?
然而这并非是电影场景,而是吐鲁番博物馆近期推出的一项真实体验活动——“博物馆奇妙夜”。
在古尸厅和巨犀化石厅2个展厅内,博物馆专门安放了帐篷等用品,游客可在万籁俱寂之时穿越时空,探寻历史。
一位体验过的游客分享了他的心情,“一开始很忐忑,但也很期待关灯后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的,想挑战一下自己从未有过的感受。”
能换个时空与文物这样“亲密接触”,的确为参观者解锁了一种新体验。这也得到不少网友点赞,“有创意、有个性,很想去试一下。”
与此同时,也有网友表示担忧,“与文物同眠”是不是缺乏对文物的尊重?
这样的担忧,或许缘于人们内心的某种文化冲突感。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,博物馆作为承载文化遗迹的独特时空,总是有些距离感的;文物作为讲述历史的珍宝,也应该被锁在玻璃柜里供人参观的;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流程,也大多停留在用眼睛看、用耳朵听的阶段。
然而,当“博物馆奇妙夜”开始从时间、空间、形式的多个维度,调动人们好奇、忐忑、想象等多种观感与心理的时候,这种打破常规的参观方式,也难免引发人们的讨论。
事实上,这已经不是博物馆第一次超乎人们的想象了。
当文物被制作成戏精、表情包、网红的时候,当文创产品融入人们生活的时候,借助炫酷的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,人们印象中博物馆古老、陈旧、呆板的模样已经在松动——
文化艺术与短视频的融合成了人们读懂历史的一种新方式。在去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,“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”的短视频刷爆朋友圈,短视频平台抖音联合七大博物馆,让拟人化的文物尬舞卖萌,网友看了大呼过瘾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碰撞。作为发起方的抖音表示,让文物走到屏幕上来,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能走进博物馆。
的确近年来,博物馆的人气有些爆棚。最近3年,每年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量也都在一亿左右。而与文化艺术相关的短视频这几年也成为互联网的热门话题。
日前,在北京举办的“DOU艺计划”启动仪式上,抖音透露了一组数据。截至2019年7月,抖音平台上音乐、舞蹈,影视,建筑,书法、戏曲、雕塑、绘画8大艺术门类相关短视频数已达1.09亿条,累计播放量超6081亿,抖音已经成为大众艺术交流的重要工具。
抖音发布的《网络绿洲-短视频艺术普及与全民美育研究报告》
今天,博物馆的营业时间不再严格地被限定在朝9晚5,“夜经济”带来的人气已经让不少博物馆、美术馆开始提供“夜场”服务。
外出旅游也不再只是扎进景区、爬山看海,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也成为一场文化之旅的不二之选。
去博物馆里过大年、赏花灯,体验多样的节日风俗,人们能够充分沉浸在由文物与仪式编织而成的文化之网中。
获取流量、锦上添花容易,但如何在人们的新鲜感过去之后,仍能持续向参观者输出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,是摆在所有博物馆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思考题。
中国网民人均装56款APP,你拖后腿了吗?
文字:孙小婷
图片:网络
朗诵:王茜
责编:王子墨
编辑:王远方 孙小婷